阻止飞轮旋转的领导者
另外一个常见的导致公司陷入厄运之轮模式的错误,是新任职的领 导者常常阻止旋转着的飞轮,并且推动它朝一个全新的方向旋转。想一想哈里斯公司,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,哈里斯公司就树立了卓越公司 应具有的经营理念,并且开始了一个非常棒的能取得突破的动能积累过 程。乔治 ·戴弗利和他的继任者理查德 ·塔利斯,认为哈里斯公司的印 刷和通信技术在全世界都可以算是最棒的,他们的刺猬理念就是根据这 样的想法产生的。公司尽管没有完全坚持这个理念(塔利斯有偏离三环 的倾向),但是公司在那时确实取得了一定进步,并且创造出了显著成 果。哈里斯公司看起来是一个能完成从优秀到卓越转变的、很有潜力的 候选公司,而且它终于在1975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然而,接着飞轮旋转开始慢下来,直至停滞不前。
1978年,约瑟夫 ·博伊德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。在这之前博伊德 在激光公司任职,这家公司很早就被哈里斯公司收购了。作为一名首席 执行官,他推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把公司总部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 市迁至佛罗里达州墨尔本市——激光公司的故乡,也是博伊德居住的地 方,还是他57英尺长、名为“懒散的流氓”的机动船的停泊地。
1983年,博伊德放弃了印刷业务,这相当于突然猛转飞轮,使它 朝其他方向旋转。因为那时,哈里斯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印刷设备 生产商了。印刷业务在当时是公司最有利可图的业务之一,其所创利润 相当于公司经营利润总额的1/3。博伊德廉价卖掉公司如宝石般的业务 后,其收益又用在了何处?他轻率地带领公司投入办公自动化行业中。
然而,哈里斯公司能够在办公自动化行业中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 吗?这不太可能。“可怕”的软件开发问题耽误了哈里斯公司第一个工 作站的建立,因为当哈里斯公司真正站在战场上时才发现,它需要面对 像IBM 、DEC(美国数字设备公司)和王安电脑这样的强敌。接着为 了跳跃到一个新的突破阶段,哈里斯公司拿出整个集团净收入1/3的资 金购买了拉尼尔公司的产品,拉尼尔是一家销售低档文字处理软件的公司。《电脑世界》杂志曾写道:“博伊德把自动化办公设备业务作为公司 的一个支柱产业……不幸的是,哈里斯公司最不适合生产办公产品了。 设计并推销文字处理系统的努力最后以凄惨的失败而告终……由于产品 不符合市场需求,哈里斯公司在试销期内就不得不被抛弃了。”
飞轮自从戴弗利和塔利斯开始,本来一直以强大的动力旋转着,但 之后它就开始脱离轴心,在空中摇摆不定,最终坠落,以致停滞不前。 从1973年年底到1978年年底,哈里斯公司所创造的利润高于市场平均 价值5倍多。然而从1978年年底到1983年年底,哈里斯公司所创造的 利润平均低于市场39个百分点,到1988年哈里斯的利润已经低于市场 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了。厄运之轮已经取代了飞轮。